1-10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4981亿元,同比下降1.3%。其中,全国税收收入150782亿元,同比下降4.5%;非税收入34199亿元,同比增长15.3%。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2482亿元期货公司配资,同比下降3.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102499亿元,同比增长0.9%。
这套大元帅服是为毛主席定制的,1955年已做好,但毛泽东坚辞不授大元帅,后来他还号召所有离开军队的领导不参加授衔,大元帅服伟人看过后却一次都没有穿过,后就一直被收藏在博物馆中。
本文内容均基于权威历史资料整理撰写,文末有文献引用来源
提到“大元帅”这一称呼,很多人会首先想到袁世凯,这位早在20世纪初就窃取了中国革命果实的历史人物。然而,这个军衔的历史要追溯到更早的时代。公元前633年的春秋时期,《左传•僖公二十七年》中首次出现了“元帅”这一词,意指中军主帅。
在春秋时期,晋国的先轸将军在城濮之战与崤之战中屡建奇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具有元帅头衔的军事统帅。此后,这一头衔逐渐演化,到了20世纪,大元帅成为了近代中国军队最高统帅的象征。历史上,黎元洪、孙中山、张作霖和蒋介石等均曾被封为大元帅。
1955年,新中国设立的大元帅头衔与民国时期的含义有所不同。这不再是一个国家元首或最高领导人的头衔,而是作为军队正规化进程中的一种军衔。随着毛主席的决策,朝鲜战争结束后,人民军队开始实行更为规范化的管理。
中国革命军队自1927年秋收起义后,便与毛主席结下了不解之缘。毛主席在起义后立刻提出了建立独立于国民党之外的共产党军队的想法,这一思想在随后的几次重要起义中逐步实现,并逐渐发展成为红军,后变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军衔制实施过程中,尽管毛主席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无可替代,但他从未被正式授予“大元帅”军衔。
1953年12月,党中央召开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决定实行义务兵役制、薪金制和军衔制,以提高军队的组织化和规范化水平。这些改革的目的是在和平年代保持军队的活力和效能,其中军衔制的实施尤为关键。
毛主席对这些军事改革持支持态度,并在次年通过了相关法规,为解放军官兵正式设立军衔,彰显其功勋和地位。尽管毛主席按贡献和历史功勋而言,本应获得最高军衔,但公共记录中并未有其被正式授予“大元帅”的记录,这也许是出于其对平等原则的坚持。
当1954年的深秋,军衔制度草案最终呈交给毛主席审阅时,他细致地检查了文档,确保那些为革命付出巨大牺牲的将军们得到了他们应有的认可。但当提到大元帅这一最高军衔时,毛主席却坚决拒绝,他对着军衔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摆摆手说,这个大元帅他不当。
从青年时期开始,毛主席就怀揣着拯救中国的理想,他勤奋学习,四处奔波,寻找救国之道。在他看来,无论前方是康庄大道还是荆棘丛生,都不改他的前进步伐。因此,对于毛主席来说,名誉和荣耀并非他的追求目标。
毛主席总是强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他与普通工人和农民建立了深厚的关系,常与他们进行交流,显示出他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这种亲民的态度也体现在他的日常行为中,如1953年春天,毛主席在武汉黄鹤楼的一次访问中,他穿着简朴的中山装,与普通游客一起闲逛,表现得极为平易近人。
回到大元帅的制服问题,在毛主席拒绝之后,有一次他亲自过目了那套大元帅的制服。制服的设计充满了庄严和尊贵的元素,金黄色的绶带、流苏以及绣有金边的袖口和衣领,都显得非常威严。然而,毛主席对这套制服表现出的兴致并不高。在小礼堂内,他抽着烟,打量着这套服装,但脸上逐渐露出不以为然的神色,他轻轻摆摆手,对着身前的木制模特说:“大元帅?你靠边站吧!”
毛主席在小礼堂中逗留了很长时间,仔细查看了除大元帅制服外的其他军装,并询问了这些服装与现有军装相比的成本问题。李平(负责领导军衔办公室工作的总参军务部队列处处长)回答时强调了节约和质量控制,毛主席听后非常满意,再次强调在量产时也要注意成本和舒适度。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是司马迁在《史记》中描述的人类行为动机,其观点即使在千年后的今天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在21世纪的快节奏与高度商业化社会中,这种观念似乎更加强烈,人们在利益的驱动下忙碌奔波。
毛主席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对名利的超然态度。
来自 史全伟. 永久的感动 走近老一辈革命家 风范篇[M]. 2022期货公司配资